九九太極拳競賽套路

九九太極拳競賽套路 九九太極拳須運纏絲勁。纏絲勁為經,開合虛實為緯。經緯結合動作之剛柔快慢。拳架運行要求穩定性、柔和性、連續性, 虛實分清,才能慢中有快。腰腹運氣要柔,脊背行氣要剛,方位為八門(東、南、 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步法為 五步(進、退、顧、盼 、定),每式都有開合虛實陰陽變換,惟中定旋轉之勢不易。 一、預備式(南) 1. 兩平行併立,兩眼向前平視,兩肩自然下垂,兩手中指貼大腿外側正中。 2. 跨步後,兩肘微曲,兩腿似直非直,頂天立地,不可曲膝下蹲,兩眼自然有神。【要領】意念微放兩肘,兩肩即自鬆開。 二、開太極(南) 重心放右腳,左腳向左橫跨約肩寬成自然步。 1. 上棚下按:兩手撈起腕與肩高,兩腳呈自然步,手指自然下垂。兩手指平房推按,兩腿彎曲下沉,鬆腰落胯。 2. 左右推掌:棚手上提,按手微前推,腰胯輕微轉動。 【要領】推掌時棚按兩相求,棚手略往上提,按掌輕貼前方,以腰為軸,徐徐左右轉動。 3. 繞弧旋轉:兩手向左橫移,上體向右擰轉,兩手隨之右轉劃弧至右側按劈。隨身腰續向下向左上劃弧至左前方, 高與肩齊,面對東南,徐徐起身。 【要領】以腰為中心,脊柱為立軸,在身前劃一圈,使腹內之氣隨腰部搖轉鼓盪。 三、上步打擠(南) 右手外翻採捋,左手心向內照面,目視左掌。平擠時左小臂須放平,約與心高。右手沉肩墜肘前推按。 四、右琵琶式(南→西) 開:坐右腿,右轉約九十度面向西,同時扣左腳尖。兩手下落按於腹前,左手下右手上,續向左右平分,手心翻掌向前,高與肩齊。 合:坐左腿,右腳虛步內移成中定步,同時兩手立掌向上合抱於胸前、右前左後,成右琵琶勢。 【要領】1.右手掌對鼻尖,左手掌在右肘下。 2.琵琶式為中定式(前4後6)重心須虛實分明,前腳虛以靈活進退,後腳實以穩固身形。 五、攬雀尾(西) 1. 下捋上棚:右手斜上棚,手心朝上。下捋時,右手心向下。左手向身後擺盪,身再向右回 正,兩掌向前上方排起。 2. 左捋平擠:後坐右擰,右掌向右微領,左手指附右手腕上。轉身左捋,坐左腿,兩手向左上 捋,左手心外翻與左肩平, 右手向內翻與眼平。轉正後右小臂下落切掌與丹田高,左掌指 根扶住右腕內。下切後雙手先向前鬆開,重心仍在前弓腿。 3. 雙捋雙按:後坐,同時兩掌心向上收回時與腰平,向左擰兩掌平棚與胸高,劃半圓後分開成 陰掌下按,再弓步前推。 六、斜單鞭(西→東北) 1. 右刁手:右掌下撩至右膀,右夠掌隨身右擰定式時,應扣膝裹襠,沉右肩、坐右腿,左手立掌,指 抹於右腕內側,左腳跟提起,目視右掌。 2. 左單鞭:身形先後坐穩定,再弓步推掌。 七、左右搬攔(東北→西南→東南) 【要領】1.開時:身腰右擰,坐右腿,右手先曲肘後翻掌,由內向外開,合時左擰成左弓步,左陽掌先收,與右掌相合抱球。 2.換步翻掌時,重心在左後腿,不可成右弓步,方能轉腰圓檔。 3.向左攔時,左掌先下按於左膀側,右臂攔壓配合腰襠下落,成右坐式,同時右膝要內扣。 八、提手上勢(東南→南) 鬆腰起身,重心移至右腳,右手外翻成陰掌,下撥於檔前,左手朝右橫撲於面前。左腳前移成自然步,徐徐起身,右手向前向上 提起, 架於額前上方;左手下按於腹前,兩手均成陰掌。 【要領】右掌上棚利用腿腰伸直力量,不可站成自然步後手仍上舉。 九、白鹤亮翅(南→東→西) 1. 左亮翅:兩手隨身左轉,左挑為立掌護面,右手向左劃弧護面下落護檔。右足向前半步成丁字步, 扣膝向東。 2. 右亮翅:身向右後方旋轉,坐實右腿,左腳跟提起;同時右手向右上挑起,手心斜向上;左手向右 劃弧護面下落,目視右手。 【要領】1.挑掌時配合丁字步下沉身腰,掌力方能充實。 2.左右亮翅兩手應含封閉手法,不可過開。 十、摟膝拗步(西→東) 1. 左摟膝拗步:右肘上提,右手立掌置於耳旁,左手向下摟過右膝,護於檔前,左腳上步成左弓步, 同時右手隨身轉,順鼻尖向前貫出推按成陰掌,左手樓至左膝外側成陰掌。 2. 右摟膝拗步:身向左擰,右手向左護面橫於胸前,左手上挑掌心斜向上,目視左掌。提左肘,左手向 前成立掌置於左耳 旁,右腳上步成右弓步,右手隨身轉向下樓於右膝上外側成陰掌,同時左手隨身轉,順鼻尖向前實出推按成陰掌。 【要領】摟膝拗步為單手提按用法。提有上棚之勁,按有下劈之勁。兩者以纏絲貫穿,指領根催,舒指坐腕,有浪劈之意 象。按掌時須沉肩墜肘,勁實指梢。 十一、左琵琶式(東) 微後坐,身向右擰,右腳尖外擺45度,坐實右腿,左腳收於右腳旁,腳尖著地,同時右手按掌向右劃圖收於右胯旁,左手內 旋照面・目視左掌。 十二、並步進步搬攔捶(東→東北) 1. 並步左搬:左腳往前半步,右腳向左腳並立,身微下蹲;同時兩手向左搬進,左手在上外翻成立掌與眼平,右手按掌在下 與腰高,目視左掌。 2. 進步右攔:坐右腿,左腳上前一步成右坐步,兩手同時握成陽拳向下攔壓。 3. 右沖拳:重心向前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平沖,左手變立掌附於右肘內側。 十三、如封似閉(東北) 原地後坐右腿,左手立掌前穿,左手指尖向前沿右臂穿,右拳鬆成陽掌後授收於左肘。身腰 隨之右揮,兩肘同時後縮雙捋,兩手均陽掌置於腰兩側。再隨身左轉,右手沿左小臂穿至左肘,左手扶於右肘內。兩手抬 與胸高,兩掌在胸前劃圓,翻成陰掌下按,同時坐實右腿,雙掌再向前按出成左弓步。 十四、十字手(東北→南) 後坐右腿,兩掌向下落與腰高。扣左腳,左手上右手下,隨身右轉護襠。坐實左腿,收右腳於左腳旁。右腳向右橫開一步, 坐實右腿,再內移左腳成自然步,同時兩手向左右分開,隨身起立,向上劃圓弧,兩手相合於胸前,交叉環抱, 兩手心互向 左右。 十五、斜摟膝拗步(南→東南) 【要領】與摟膝拗步同,方向為斜隅。過渡式為左右穿掌。 十六、轉身抱虎歸山(東南→西北) 身形為扣腳轉身,為將虎抱住再送出去之意。應用上帶有摔角,為摟膝拗步左右轉身 【要領】身形為扣腳轉身,為將虎抱住再送出去之意。應用上帶有摔角,為摟膝拗步左右轉身 之法。之法。 十七、斜單鞭(西北→東南) 【要領】同前之單鞭。 十八、轉身肘底看捶(東南→東) 1. 左採右撲:微後坐,左腳尖外擺,同時左轉身左手向左劃採 ,右勾掌鬆開向右撲掌。重心前移到 左腳提右膝,兩手握拳右臂略高。身左轉向東,右腳向南落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握陽拳收於左腰 側,右手隨身轉向前成陽拳拐砍,拳手心向上。 【要領】左手採、右手撲,為擺步左轉身,提右膝時高度要適中,才能保持重心與靈活。右手略高於 左手以助拳勢,利用轉腰及右足落步之力量拐砍。 2. 下壓上鑽:坐實右腿,左腳向後移半步,足尖點地成左虛步 。右拳翻成陰掌下壓胸前,左陽拳右 拳上鑽出,高與眼齊 ,右拳曲護於左肘下,不可貼在左肘。 十九、拗步倒撵猴(東) 1. 左拳陰掌下按再向上挑掌,左腳提膝成獨立步,左肘上提左掌變立掌置左耳側,右拳變陰掌前撑。 【要領】提腿與撑右掌提左手,要協同動作。 2. 退左腳、左、右腳跟順直,重心仍在前,右手向下樓至右膝外側,左手向前貫出成陰掌,目視左 掌成左倒撞猴。【要領】退步撲掌時,重心不可落後腳,保持在前面,力量貫注腳底。 3. 後坐,右腳收靠左腳點地,同時左手立掌上豎向右護面,右掌隨身擰向右後挑起,目視右掌。 再轉身左轉向東,同時左手下樓護檔,右手提肘成立掌,置於右耳側,鬆腰蹲身。 4. 退右腳右腳跟順直,右掌向前貫出按平成陰掌,左掌樓至左膝外側成右倒撵猴。 5. 重複左倒撵猴動作,左腳跟退步成左弓步。 【要領】1.拗步倒撞猴為摟膝拗步之退行法,後退之寬不可超過兩 2.退步時宜以平行步。蹬步撲掌時,腳步不宜移動。 廿、斜飛勢(東→東北) 1. 左右開:後坐左擰身,左手由上向左後方捋成陰掌,右手向右向前內旋成陽掌,兩手向左右撐開 高與肩平。 【要領】此為左採右捌手法(左手採捋、右手旋捌),配合腰勁向後引領,兩手須平行撐開在肩兩側。 2. 上下合:重心移到右腳坐責右腿身下蹲,左腳向右腳靠腳尖點地。右手立掌上豎於左肩前護面, 手心向左;左手下落護襠手心朝右,兩手心上下相應。 3. 前後挑:左腳向左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手立掌上挑與肩平,右手立掌由上向下按成陰掌, 坐腕於右胯外,目視左掌。 廿一、左右搬攔(東北→南) 鬆腰後坐,扣回左腳尖,身向右後轉向南,同時右手陰掌在下向右後方搬化,左手掌心向前向右攔掃。 【要領】此處左右搬攔為左右迴旋動作。右掌搬撲,左掌攔掃。 廿二、提手上勢(南) 同前之單鞭。 【要領】1. 以上左右搬攔及提手上勢,係連用法,運動時要一氣完成。 2.第一次提手上勢為進步,第二次為退步。 廿三、白鶴亮翅(南→東→西) 同前第九勢 廿四、摟膝拗步(東) 同前第十勢 廿五、海底針(東) 1. 向右提捋:左腳後收半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左手由右手臂下前穿梭,右手抽回提肘棚成立掌至右額前。 2. 向下探刺:徐徐沉氣下蹲,右掌向前下方探刺,指尖朝下。左掌附於右腕內,目視右掌。 廿六、扇通臂(東) 坐實右腿,左腳前進半步成左弓步。右手由下向上挑後外翻上架於額前。左手沿右臂內側向前推按。兩掌虎口相對,目 視左掌。 【要領】右手托,左手推按,身形微側,力量向斜上方,不可轉腰過度。 廿七、翻身撇身捶(東→西) 1. 翻身:鬆腰後坐,扣左腳尖,身右轉面南,兩手上舉至頭上方成雙托掌。 2. 撇打:身續向右擰坐實左腿,右腳向右移半步,同時蹬開左腳成右弓步。左手成陰掌扶右肘內,右手握拳曲臂隨身向後 翻轉,右小臂豎起拳心照面。後右拳下撇壓成陽拳與胸平, 同時左手陰掌由右拳上向前劈按,右拳收回腰側,面對正西。 【要領】翻身先須左掌扶肘,然後右小臂豎起,繼而撇打下砸,再左掌撲擊。 廿八、退步搬攔捶(西) 1.左搬右欄:鬆腰後坐,同時左手向左搬握拳收回腰間成陽拳右拳由腰側向前繞圈翻成陽掌向左下方攔壓,·面西南・目 視右拳。 2. 右搬左攔:右腳收至左腳側,兩手成陰掌置於左腰側。 步,坐實右腿後順直左腿,同時右拳向右外搬採,再收回腰際成 陽拳。左手變陰拳由左側向上向前繞圈成陌拳,向右下攔壓 3. 弓步冲拳:右腳跟證開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平衡成立拳面對西方目視右拳。 【要領】1.前臂配合後手自然滾壓,手肘後帶。 2.凡搬攔捶之右沖掌,均須左手立掌,手指貼於右臂肘節處。 3.搬攔手法為滾臂,前手攔壓應守住身體中線。 廿九、活步攬雀尾(西) 1. 右後捋:鬆腰後坐右腿,身右擰,同時右手變掌由右上方向後捋,掌心朝外,左手扶右腕背。 2. 進步前上棚:左腳尖外擺約30度後踏實,右腳上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下落,隨右腿前面經腹前與左手合後向上棚, 虎口朝上,手心向內與眼平。 3. 標步左捋:左腳尖外擺一步,置右腳尖前方成標步,同時左手推右手隨身擰向右微領,再向左後捋回。 4. 上步打擠:右腳上步成右弓步,左掌指根推右手腕向胸前下切再平擠,面西,目視右掌。 5. 雙捋、雙按:皆同前動作相同。 【要領】1.進步前上棚時,左手搭於右小臂脈門處,右手虎口約與口齊高。 2.後坐右採,標步左捋,重心在後足,方可化開來勢,才可上步打擠,打擠位置在中線。 卅、單鞭(西→東) 同前與斜單鞭動作相同,惟此動為正單鞭,面向正東。 卅一、雲手(南) 腳掌腳跟(橫移步) 1. 右轉坐實右腿,左腳尖內扣正對南,同時鬆開右掌向右後雲劈,左掌向右上托,置於右肘下。 2. (二)雲手:身左轉,同時左手向上劃圓劃弧,手心朝裏由右向左雲護面,右手由右向下向左抄護檔前,掌心向下,目視左 手。續向後轉坐左腿,同時左掌轉向左後方成陰掌按平與肩齊,右掌向左上托置於左肘下,高與胯齊,目視左掌成左雲手。 3. 右雲手、左雲手,動作皆同,只是左右不同。 4. 右雲手:身右擰後,下接單鞭,不復後雲。 【要領】1.上手棚撥護面,下手按掃護襠。 2.單鞭轉雲手時,左腳尖扣回,右雲劈向右後方撲掌撲掌約 15度。 3.護檔時手心朝下,不可超過膝蓋外,護面時手心朝面。 卅二、單鞭(東) 【要領】定步劃圈成右夠掌上挑,左手立掌扶於右小臂前側,再左手撥按成單鞭式。 卅三、下勢(東) 1. 右腳掌外擺,重心移至右腳,同時右刁手向右側頂出,左陰掌翻成立掌於左側。 2. 後坐右腿,身體下舖,同時左掌下沉至左膝上,右手勾掌下降至右側。 【要領】向右頂出右鈎掌時眼先向右側看。 卅四、上步七星(東) 1. 左膝前頂,重心移至左腿,蹬開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手立掌上穿,右手刁手向後上鈎。 2. 左腳尖外擺踏實,右腳上半步成右虛步,右掌由左掌下穿出,兩掌交叉成十字手,右掌在外。 卅五、退步跨虎(東→南) 退右腳坐實,同時雙掌隨身落下按護檔。身右轉面南,右腳跟內合坐實,兩掌續隨身轉前後分開,左手向後刁手,右掌摟過 右膝外側向上提肘翻成陰掌向前貫出。左腳上半步成虛步。 【要領】鈎掌與實掌係利用腰胯旋扭及配合圓襠以凝聚重心來加強力量。 卅六、轉身左劈面掌(南→西北) 1. 左腳坐實身右轉,合右腳跟面南,同時右掌向右撥按,左手變陽掌置腰際,目視右掌。 2. 身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左橫劈成陰掌,右掌置左脇下,目視左掌。 卅七、雙擺腳(西北→北) 1. 後坐坐實右腿,身右擰轉面北,兩手向右劃面至右肩旁。 2. 身左擰,重心移至左腳,提右腳向左上繞向右擺圈,同時兩手向左平移,與右擺腳相反方向,由右腳面上經過。 卅八、彎弓射虎(北→東北) 1. 左彎弓射虎:右腳落地,身左擰兩左下落握拳,拳眼向對。身右擰成右弓步,同時右拳翻成陽拳向右前壓,左拳提肘至 左耳向前貫出。 2. 右彎弓射虎:身左轉後坐,左手為陰拳,右手為陽拳收回左腹前。身右擰,兩拳沿腰轉至右腹,隨腰拉肘至右側提起, 向右前方雙貫,左手立拳在下,右手翻拳在上,虎口相對,高與頭平。重心置右腿成右弓步,目視右拳。 卅九、繞步搬攔捶(東北) 1. 身左擰,重心移到左腿,收右腳同時雙拳下落由右向左繞弧。 2. 身右擰,右腳繞至左腳前落地,同時雙拳隨身向前向右下搬攔壓平,左拳在前,右拳在腰側,均成陽拳,目視左拳。 3. 左腳上步,左拳成立掌;證開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沖出成立拳,左掌扶右肘內,面對東北,目視右拳。 四十、如封似閉(東北) 【要領】與第十三勢動作相同。 四一、十字手(東北→南) 【要領】與第十四勢動作相同。 四二、收勢(南) 1. 兩手心向外在胸前向左右劃圓。 2. 雙手徐徐放下,手心向上收附於腿旁,左腳收回成併步,還原收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太極拳十三式】提手上勢|動作分解與口訣圖解